正规配资平台排行
已收录999+家平台
正规配资平台排行

已收录999+家平台

炒股融资费用 母校的回忆_榆林_毕业生_组织

炒股融资费用 母校的回忆_榆林_毕业生_组织

■白建才炒股融资费用

离开家乡榆林半个多世纪了,虽然走南闯北,习惯了四海为家,但我还是那么眷恋家乡,忘不了古城的驼峰山、普慧泉,忘不了古城的南塔北台、六楼骑街,忘不了古城的拼三鲜、四合院……然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,是给我知识、智慧和力量的母校——榆林县第一中学……

1962年盛夏,我在焦灼不安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耐的日子,迎来了翘首盼望的入学通知书。接到通知,我又失落又宽慰。失落的是未能如愿考入榆林中学——那可是刘志丹等许多革命先贤的母校、榆林十二县莘莘学子心中的圣殿,而是被刚建不久的榆林县一中录取;宽慰的是终于“考上中学了”,成为一名中学生了,没有给含辛茹苦的父母丢脸。要知道,那时并非每个小学毕业生都有机会上中学的。

无论如何,我的心里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。8月中旬,我如期去学校报到,被分在初一甲班,还被任命为班长。

县一中是1956年才建立的一所新学校,起始为初级中学,1958年开设高中,是榆林城区第二所普通中学。当时学校地处古城西北角,校园不算大,但平坦开阔。大部分建筑是坐北朝南的平房,东边几排平房是办公室、会议室和教师宿舍,中间几排是教室、实验室、图书馆,西边是食堂、大会堂及后勤部门,北边是一排几十孔青砖窑洞,为学生宿舍,部分为教工宿舍,校长、副校长的宿舍就在东侧的几孔窑洞里。窑洞和教室之间是体育场。

展开剩余78%

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过得愉快而充实。当时国家刚刚结束三年自然灾害,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气象。还是一个懵懂少年的我,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。

中学学习,除了个人努力,老师传道授业解惑,是最重要的领路人。幸运的是,我在榆林一中就遇到了这样的好老师。当时我们的各科老师,大都是从北京师范大学、陕西师范大学、西安外语学院等高校毕业来支援陕北的高材生,他们朝气蓬勃,激情澎湃,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。

语文老师刘增录,陕师大中文系毕业,温文尔雅,风度翩翩,颇有江南名士之风。

数学老师王增义、王崇杰,都是关中人,也都毕业于陕师大数学系。他们分别讲授代数、几何,讲课思路清晰、逻辑严密。

物理老师赵建国,陕西乾县人,陕师大物理系毕业;化学老师王玉梁,重庆人,北师大哲学系毕业。他们在实验室带领我们做的各种花花绿绿奇妙的实验,打开了我们对世界、宇宙的好奇心。

俄语老师祁瑛,陕西兴平人,陕师大化学系毕业;郑义民,陕西泾阳人,西安外语学院俄语系毕业。两位老师先后给我们教授俄语,他们对俄语课文标准流利的朗读,好像一首首动听美妙的歌曲,让从未听过外语的我一下子着了迷。

历史老师梁金魁先生,河北人,是给我们上课年龄最大的老师,当时已有50多岁,两鬓斑驳,满脸沧桑。他学识渊博,讲起历史滔滔不绝。我至今忘不了他讲中国古代史时常常露出的孩子般的笑容,讲鸦片战争、甲午战争、辛丑条约时那苍凉悲壮的声音,那顺着脸上皱纹滚滚落下的泪水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,这也成为我后来步入历史研究殿堂的一个原因。

地理老师景洪武,山西隰县人,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毕业。景老师待人和蔼,讲课慢条斯理,不温不火,常常讲一些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,给你打开一扇世界之窗。

最后说一下政治课老师郝应达。他是我们班任课老师中唯一的“土著”,绥德义合人,陕师大政教系毕业,初中三年一直是我们的班主任。郝老师不苟言笑,对学生要求严格。记得有一年五四青年节,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听时事报告,我们几个男生逃了学,去青云山看庙会了。第二天到校后,郝老师把我们叫到办公室狠狠训了一顿,还让我们把家长找来。此事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,以后再也不敢犯无组织无纪律的错误。

那时的学校不仅重视传授知识,更重视思想品德教育。教室的卫生由学生自己打扫,冬天教室里要生煤炭火炉取暖,也是值日组提前到校生好火炉。学校隔段时间要搞大扫除,这时全班同学一起动手,擦桌子擦玻璃扫院子。每周设有一下午的劳动课,或在学校的菜地干活,或帮附近的农民劳动。有段时间要求同学们“拾粪”,于是我们便在劳动时间拿着筐子和铲子,在马路上拣拾过往的牛马等动物粪便,送到学校菜地。初三第一学期,学校组织我们到30多里外的古塔公社帮助秋收。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背着背包唱着歌,步行了大半天到达目的地,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,掰玉米,割糜子,刨土豆,劳动了一周。这样做,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,增强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,让我们受益终生。

为了让学生关心时事,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,学校每学期还要组织安排时事报告会,由校领导或请校外有关领导专家作报告,介绍近期国内外形势。

学校也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,经常组织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各种兴趣小组。我参加了一年无线电小组,利用课余学习收发报,达到了每分钟收发100多字的水平。我还学了口琴、竹笛、二胡、小提琴等乐器,在篮球场、足球场、乒乓球桌前常有我的身影。

就这样,我在榆林一中愉快地度过了初中三年美好的时光,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。1965年中考后,我再次被录取到榆林一中读高中,也再次被委任为班长。

当时,我们是学校唯一的高中班(上一届高中班不知何故转到了榆中)。学校给我们配备了最强的教师阵容。同学们在老师的精心教育下刻苦地学习。在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间隙,1965年秋天,学校安排我们去数十里外的马合农场帮助秋收一周。在那里,我们和农场工人一起劳动,分享丰收的喜悦。我还第一次吃到了红烧鱼,让我终生难忘。1966年春天,学校又安排我们去余新庄公社赵家峁生产大队帮助抗旱一周。在那里,我们不仅体会了农民劳动的辛苦,也切身体会到他们生活的艰难。

正当我们的学习生活有条不紊向前推进的时候,一场狂飙席卷全国,榆林这座偏远古城也被裹挟进“文化大革命”的风暴中。学校开始“停课闹革命”,大学也停止了招生。这一停便是好几年,我们高中二、三年级的学习完全泡了汤。1968年秋,当我们到了该毕业的时候,我和一中的几百名同学一起,响应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,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”的号召,大家告别了母校,奔赴300多公里外的定边县插队劳动。我的中学时代结束了。

岁月匆匆,斗转星移,一晃离开母校已半个多世纪。其间我始终惦念着母校,每次回榆探亲,总要抽暇去母校看看,哪怕在校门口看上一眼。得知母校已更名“榆林市第一中学”,成为省重点高中、市重点中学,我为母校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。

从我成为母校一分子已过去整整一甲子炒股融资费用,我感恩母校对我的培养,感恩那六年中精心栽培我的各位老师。我为曾是榆林一中的学生感到自豪,衷心祝愿母校早日实现陕西一流、全国著名的奋斗目标!

发布于:陕西省

作者:股道旅人 发布时间:2025-04-12 22:08:04

相关阅读